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

北京觀察 - 11

不管在哪個國家,普遍 1985-90 世代的的感覺都是:焦灼。


沒有前人的路可以追隨,後繼又兇猛的逼近。

夾在中間不上不下,要乖巧也不是,要叛逆又太老,好不容易追到一個普世認為的里程碑,卻又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;並且發現所謂的穩定只是夢一場。

從小到大我們被灌輸要選擇所謂的「職業」這件事,有可能在這幾年內將會完全崩盤。

科技進步的結果,就是有能力的人可以包辦80%該項目的所有工作,有錄像之後還需要老師一遍一遍地說重複的課程嗎?有線上學習還還有必要去學校嗎?能夠透過網路完成工作還有辦公室的需要嗎?

也許有人會強調見面開會的重要性,以及商場上必須的交際手腕,但如果你沒辦法把你的模型清楚的敘述出來,我想有沒有吃飯並不是開會成功與否的唯一因素。

在A方所獲得的大量方便性,將會碾壓B方的職業和利益。
到最後需要人力的,將只剩下「還沒有被自動化的工作」。
而現在有職業的人,也只是等著被自動化的那一刻到來而已。

從以前到現在已經有太多太多東西被取代了,而這件事情只會加速,而沒有任何一點慢下來的可能。

所以你會發現發展最快速的行業,是能夠把人類基本需求萃取出來,用最高效率重新分配,並且大幅降低人力的領域:食衣住行。

高鐵、uber、外送、快餐、網購、Airbnb。

現在的大公司要崛起,所需要的時間大概是以往的一半(很可能也不到一半),所需要的人力,可能不到以往大公司的10%。

比方說youtube,幾個人就可以佔領世界,並且對影視娛樂產業造成深遠的影響,還可以自成一個小的經濟體系,養了幾個youtuber,有自己的年度排行榜。

MTV?那已經是什麼年代的玩意兒了。


照這樣的態勢,什麼樣的能力才是被世界需要的呢?

我覺得是「能夠持續發現,並且解決問題的人。」

而且我覺得最高的做法是,你發現了一個普世的困難問題,並且用一種巧妙的方法讓大家一勞永逸。次一等的做法是,在現在的工作中,不斷地去發掘問題,並且一一解決。

只能被動依照別人的指示或說明解題的人,會被這個世界所淘汰。



解決什麼樣的問題,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


在北京,真的是什麼樣的服務都有人做。

比方說跑腿、找人待辦等等都是最基本的,而且都有app可以讓你隨傳隨到,要什麼東西,淘寶上都有,你擔心中國製造,萬寧有一整大排的日本直送商品,而且比台灣買還便宜。 過去很多小的生意早就消失了,像是什麼跑單幫之類的,唯一有可能生存的是買手店吧,不過依照這邊工廠仿製的生產力,只要一款式熱賣,大家都會做,而且還更便宜。

照我這樣吃水果跟買書的速度,在台灣經常是窮到快被鬼抓走,但這邊,不會。
前兩天買水果,提了6顆蘋果、8個柿子、8個小梨子,才 20 RMB。
要買書,淘寶上都有掃好的,一本 8 RMB。

就是那樣什麼都便宜的時代,會讓你驚覺,自己其實沒什麼價值。



講到這邊好像有點太負面了,但其實是你要一直去重複思考自己的價值觀,和自己想要到達的中吉睦喵(這錯字還蠻可愛的,但我要說的是終極目標)。

於是你才能夠在這個世界裡面,找到自己的根,和繼續往前的動力。

Don'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, you can't do something
一定會有方法,一定會有方法,一定會有方法。


並且,不要成爲那個告訴別人不行,做不到的大人。


(僅以次篇紀念小姪二號,我還不知道是男是女,但很期待,據說是水瓶座,太好了身為一個風向非常開心。)

努力在這個世界裡成為一個不辜負後輩的大人吧。

---

後記:

「要怎麼設定寫作的對象呢?」曾經在大神開的寫作課問到這個問題。
大神的回覆很妙:寫作其實就是溝通,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,都只進行一對一的溝通,而不是一對多的溝通。

(然後就沒了XD)

想想也是,即便寫了很多,但都只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,想到什麼寫什麼,沒有什麼架構。之後會把觀察報告當作寫給小姪們的的信,和他們說說在北京遇到的一些人事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