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

[好書推薦]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、準、好


超精彩、有趣、吸引人,也非常實用。
來自「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」的作者新書。

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,但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完成許多事情,達成許多成就。我卻常常覺得自己生活在混沌不明中。這本書想要找出主要的原因,為什麼這些成功的人在面對關鍵選擇的時候,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,並且持之以恆,用正確的方法,讓自己一步步達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情。

極為精彩的描述與理論分析,
推薦給選擇困難症患者,以及想要用有限人生達成更多事情的人。

以下書摘



    • 我們碰上新任務,或是不想做的事情,應該停下來,問自己「為什麼」
    • 當我們開始問「為什麼」之後,小事不再小,小事是我們為了有意義的大計畫、大目標與人生價值觀,自願去做一件事。
  •  
    • 是團隊的做事方法讓團隊聰明,而不是「人」讓團隊聰明。
    • 優秀的小隊:
      • 每個人擁有一樣的發言時間
      • 高平均社交敏感度
    • 團隊最重要的規範,就是個人必須願意把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交給隊友,然而人們只有在彼此信任時,才會做這種事。團隊要成功,一定要讓每個人都有安全感。
  •  
    • 善於尋找蛛絲馬跡的人士,一般有幾個共通特質,首先他們會在自心中預期自己將看到的景象,他們對著自己說故事,告訴自己事情發生時會是怎麼一回事,這樣的人士會在腦中描述自己的經歷,且在回答問題時,不會直接給答案,喜歡講軼事。
    • 把自己經歷過的是描述成某種故事的人,這樣的人直覺就知道如何把點連在一起,也懂得這世界是如何運行。
  •  
    • 「SMART目標」:明確、有辦法計算、可能達成、務實,而且設定好什麼時間要完成什麼事情(specific, measurable, achievable, realistic, timeline)
    • 登月目標(延展性目標):野心要大到一開始不曉得如何達成。
  •  

    • 想著未來的時候,不要想「未來會發生什麼事」,而要想「未來可能發生哪幾件事」,把明天想成好幾種可能的結果,每一種結果成真的機率不同。
    • 所謂的概率思考,就是在腦中想著數種相互衝突的可能結果,接著評估他們發生的相對可能性。
    • 我們必須質疑自己的假設,與不確定性共處,才能學會用機率思考。若要預測未來、做出好選擇,就得區分「我們希望會發生的事」與「比較可能發生的事」。
    • 輸家永遠都在尋找牌桌上確定的事,贏家則自在的向自己坦承我不知道。
    • 機率是最接近算命的東西,不過你得堅強到能夠接受壞消息。
    • 怎麼樣才能有正確假設?答案是盡量讓自己體驗各式各樣的事。我們的假設來自生活中經歷過的事。
    • 學習做出更佳決定的訣竅,就是大量吸取正反經驗,我們必須預測未來,才可能做出良好選擇,而準確的預測除了需要大量的成功經驗,也需要失敗的經驗。
    • 我們如何學會做出更好的選擇?我們可以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,強迫自己設想各種未來的可能性,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互相衝突的情境,接著讓自己接觸各種成功與失敗的經驗,直覺就知道哪些預測比較可能或不可能成真。
  •  
    • 賈伯斯:「如果問創意人士他們是怎麼辦到的,他們會有點內疚,因為不是他們辦到,他們只是看到某樣東西,然後拿過來用。他們自然而然運用,有辦法連結過去的經驗,接著整合成新東西。創意人士之所以有辦法新舊結合,是因為他們的經驗比別人豐富,比任何人都還要常想著自己的經驗。」
    • 創意不是魔法,有魔法的人,只不過是特別留心問題的本質以及前人的做法。
  •  
    • 工程設計流程:定義困難、搜集資料、想出解決方案、討論方案、實驗
    • 大腦想要簡單的框架,想要二擇一的選項,而且一找到就不肯放,那就是為什麼小女生無法決定要不要跟男朋友分手,她們把問題想成「我愛他?v.s.我不愛他?」而不是「我想要保住這段關係v.s.我想專心唸書上大學」
    • 從新角度看待過去的經驗,提供正式的決策法,˙讓大腦無法一下子就隨便做決定。
    • 碰到想學的新資訊時,用那個資訊做點事會更有效。
  •  
    • 我們化苦差事為自己的選擇的時候,比較有動力做事,覺得一切操之在我。
    • 我們的選擇若能配合內心身處的價值觀與目標,更能讓自己動起來。
      • 寫下「為什麼」做這件事的原因
    • 設定登月目標,與SMART策略
    • 我們可以靠著在心中說故事與建立心智模型,預測接下來會發生的事,讓自己專心。
    • 想像各種可能的未來,強迫自己找出最可能發生的事與原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